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成立

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2017年11月28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将推动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六国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黄润秋出席成立活动,与湄公河国家代表共同启动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并致辞。

黄润秋在致辞中指出,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首次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领导人会议上倡议“共同设立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标志着澜湄环境合作成为本地区共商、共建、共享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相似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分享环保经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各国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黄润秋表示,“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是建设澜湄环境合作中心的基本动力。未来依托澜湄环境合作中心,澜湄国家将共同做好环境合作顶层设计,积极开展《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战略》编制工作;推动区域环境政策沟通与对话,开展务实项目合作,围绕优先合作领域,实施“绿色澜湄计划”旗舰项目;逐步形成区域合作新模式,为区域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

柬埔寨驻华大使西索达女士代表湄公河国家致辞。她表示,相信澜湄环境合作中心将扮演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推动澜湄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和环境政策对话平台的建立,并提升东盟国家和中国的全方位合作。

柬埔寨、老挝、越南驻华大使,缅甸、泰国驻华大使馆公参,中国外交部、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商务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合作中心等单位和机构的代表出席了成立活动。

保护澜沧江的健康生命:项目咨询会议及野外考察

2017年10月19-20日,“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与河流健康的协调”项目组在云南昆明召开了项目咨询会议。项目负责人、Ecofish研究有限公司高级环境专家禹雪中博士介绍了澜沧江河流健康评价及水电工程影响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评估方法、结果分析以及技术建议等内容。来自云南大学国际河流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介绍了澜沧江水电站的跨境水文、水温、泥沙及鱼类效应研究的成果,并且概要介绍了澜沧江水电开发对性别影响的调查和分析成果。老挝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介绍了中国水电开发经验在老挝进行分享的相关工作和活动。参加本次咨询会议的代表来自中国、老挝和缅甸的相关政府、政府间、公司、大学以及非政府机构。咨询会议之后,参会代表赴功果桥、苗尾水电站以及基独河拆坝及鱼类栖息地修复进行了实地考察。

伙伴成员在老挝万象分享可持续水电的经验

2017年8月10-11日,澜沧江-湄公河水与环境伙伴成员禹雪中博士在老挝万象参加了湄公河委员会组织的“可持续水电实践第4次会议-与水电开发商对话”。

在本次会议上,来自湄公河流域相关国家的水电开发商、政府、研究机构、开发伙伴及相关地区和国际机构的代表,就湄公河流域水电规划和开发问题进行的讨论。作为大会发言人,禹雪中博士介绍了澜沧江流域水电统一调度的实践经验,并且分析了流域水电统一规划的相关技术标准和工程实践。